[學語言]學各種語言的邏輯

我小就討厭英文,因為不知道學英文有什麼用,所以從小就叛逆的不肯好好學英文。
後來我學了日文後,因為要去澳洲打工旅遊,所以才下定決心把英文學好。

結果才發現:「原來學日文跟學英文的邏輯是一樣的!」

學習語言完全可以用同一套做法照抄來學習。
心得在這邊給大家參考。

學語言的邏輯

  1. 學習:找一套有系統的教材,涵蓋到生活會用到的基礎文法句型和單字。
    如:大家的日本語(日語)、English grammar in use(英語)。
  2. 熟練:學會了基礎文法後,透過「情境」來學「實用的語言」,靈活運用基礎句型和基礎單字。
    如果你基礎文法沒學好,其實直接進入情境是不會太有感的,建議還是要把基礎都搞懂。
    實際很實用的方法會像是:去旅遊時使用、去打工旅遊時拿出來練習、看電影模擬相同情境。
    常見情境如:買東西、餐廳點餐、旅館入住、交通說明、看醫生、工作。
  3. 進階:找自己有興趣領域的外文書來讀
    你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後,就可以邊查字典邊讀課外書了,可以從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來研究。
    這樣可以增進「專業領域的單字量」,語言其實就是這樣慢慢累積的。
    就算在家裡也可以直接用外語Google自己有興趣的領域,去學習國外的知識,也會很充實很有趣,比死背單字有意義多了。

我的學語言經驗

我有去過日本念語言學校,當時是念「大家的日本語」這套經典的傳統教材。
我覺得這教材編得相當好,幫我打下日文的基礎後,讓我用基礎文法就可以表達各種想表達的意思,這是我最一開始學好第二外語的認識。

後來我去澳洲打工旅遊時,我想說第一個月要適應環境應該也找讀報工作,所以也有去上一個月的英語語言學校。
發現澳洲的語言學校也是用像是「日文大家的日本語一樣的基礎教材」,這一套基礎教材編寫的很好很紮實,而且是「劍橋大學編寫的」。
才發現原來語言學校的邏輯都一樣:用很基礎的文法,讓你練習「聽說讀寫」、「造樣造句」、「跟讀」,讓你可以活用每一種基礎句型

不過基礎句型文法就那幾條而已,幾本書是講得完的。
你只要把這些「基礎句型文法弄得滾瓜爛熟+生活上會用到的單字都懂」,你就可以用一個語言,很簡單的表達出所有你想表達的想法。

*聽說的技能,跟讀寫的技能是分開的:

很多的學語言常常是讀了很多教科書,會看會寫會考試,可是不敢說也聽不懂。
其實我發現一件事情:「聽說的技能,跟讀寫的技能是分開的。」
假設你「讀寫」練到90分,你「聽說」完全沒有訓練的話,你「聽說」能力就是0分。
沒有可能你「讀寫」練到了100分,你的「聽說」技能就會跟著拉上來,沒・有・這・回・事。

練習聽說有些小撇步:
  1. 影子跟讀法:
    就是找一些自己程度左右的教材,然後把眼睛遮住,只用聽的,嘴巴跟著唸出來,這叫做影子跟讀法(Shadowing),把眼睛遮住會逼你把用耳朵聽進去的東西,灌進腦袋思考轉譯後,再從嘴巴轉出來(用耳朵強暴腦子,哈哈哈)。

    這樣的路徑會跟平常不一樣,學習路徑參考像是這樣:
    一般的學習:眼睛⥤大腦思考轉譯⥤嘴巴
    影子跟讀法:耳朵⥤大腦思考轉譯⥤嘴巴

    這樣的練習,會先逼你的大腦思考一下聽進去的是什麼東西,進而練習到「聽說」。
    這可以用聽廣播做練習,不過要找到符合自己程度的有點難,聽音樂的話,也需要先把歌詞查清楚,讓自己「能理解內容」才會有效果。
    這方法練的是聽說腦。
  2. 看電視跟讀法:
    另一個聽說的學習技巧看外語電視,盯著字幕看,然後嘴巴跟著念。
    聽不懂內容也沒關係,硬是跟著念,這會潛意識地給自己洗腦外,會訓練嘴巴的語言肌肉,讓你講起外語不會卡卡的,也可以順便模擬口音語調,讓自己的外語更道地。
    這方法練的是語感。

*學語言要先把樹幹學紮實,樹葉都先不要管:

用比喻的話,學語言其實就像一棵樹。

我們學生時期的學語言是硬背,但沒有基礎活用,所以學得不紮實。
我們硬背了文法,變得樹幹長得像鐵絲網,硬背了艱澀的單字,變成樹葉好像很多,但是結構都一碰即散,結構太鬆散,以致於我們要用的時候根本無法靈活運用。

我通常會跟朋友說,學語言只要把樹幹學好,把樹幹摸透透就夠了(你目標只要學到外國人小學三年級的語言程度),樹葉都不需要念,樹葉是你之後接觸各種領域要用到的時候再去學就好,這樣學起來不費力也很輕鬆,還很有趣。
  • 綠色葉子:我們學的單字
  • 白色樹幹:我們學的文法
  • 紅色葉子:各個專業領域的單字
左圖:傳統的學習語言方式是「結構鬆散的學習」,因為過於鬆散的硬背,所以要用時沒辦法靈活運用。
右圖:蝦米子建議的語言學習方式,只要把樹幹和少少的樹葉學好,但是滾瓜爛熟靈活運用,就可以使用該語言表達想表達的意思。
紅色的樹葉是專業領域的單字,基本上專業領域的單字都不需要背,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領域,利用看書或是潛入該領域的方式學習,邊學習專該國家的專業技能知識順便把文法練熟、認識新單字就好。
剛開始學語言,不要想著學一棵大樹,想著學一顆樹幹結實的小樹就夠了

補充,蝦米子的學習很懶得背單字:

我學日文就是學完了基礎後,專有名詞都懶得背。
你硬背的東西用不到的話,最後也只會忘記,根本就是浪費時間。
那些專業領域的東西,遇到再唸、有興趣再學就好了,這樣學的語言才會紮實。

我學日文時,片假名單字幾乎都沒有在背的,我都是遇到才會去查他的外語字源,順便記憶英文單字,用理解的去記憶。
我就只有一開始有背基礎的生活單字,後面的單字都是用理解的去記憶,幾乎沒有在背單字。
學語言,只要把「基礎生活會用到的文法和單字學好就夠了」。

*要學好語言,就不要一直想著用中文直翻

過去我們學習外語,可能是會用中文邏輯學英文,一直對照翻譯。

但我覺得更好學習語言的方式是:用該語言的思考邏輯學習。
用英文的邏輯學英文、用日文邏輯學日文。

不求快,從語言的根本認識語言(基礎文法句型),你才能靈活運用一個語言。
而不是當你想表達「今天要吃什麼好呢?」的時候,你要先想出中文文法,然後再中文翻英文,再講出來。

我覺得「靈活運用一個語言的時候是不在腦中做翻譯的」,更像是「直接換一顆腦袋」。

所以現在我會中文英文日語的話,我確實會感覺像是要切換三顆腦袋。
我會完全忘掉中文,直接用日文的腦袋來講話,而且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有不同的性格,所以我在講不同語言時性格可能也會稍微不一樣。
(講英文時會變得輕鬆隨性、講日文就會很多禮很謹慎、講中文就會超級大咧咧容易拉近距離)

補充:我剛來日本時用很菜的日文做翻譯,卻被誇獎

在日本工作,有時候也有遇到中翻日的工作。
當時我翻譯不完,也有一些文件發給其他台灣人翻譯,其中也有在日本大學留學四年的人。
最後翻譯好的文件給日本人閱覽確認,看是不是內容通順,結果我日本人朋友跟我說,除了我以外的翻譯都有看不懂的地方。

我又驚又得意,不過我驚訝的是:「我就只是用大家的日本語裡的基礎文法,把文件翻譯出來而已。」
後來我稍微暸解了一下後,我才知道其他人的翻譯是因為他們想用中翻日直翻,所以文法會怪怪的。
而我的翻譯是我沒有想過要用直翻,我就用很單純「在我想表達這個意思時,從我學過的日文文法裡面挑出意思最接近的來用而已。」(其實就只是小學生式的表達。) 
因為每個語言又不同的性格,所以其實有些文法和有些單字沒有相對應的翻譯字,只能用「說明」的方式來翻譯,用直翻反而會不通順。

小結

以上,我學習外語的心得分享:
  • 聽說的技能,跟讀寫的技能是分開的
  • 學語言要先把樹幹(基礎文法和單字)學紮實,樹葉(專業領域的單字)都先不要管
  • 要學好語言,就不要一直想著用中文直翻

學習語言的步驟:
  1. 找一套有系統的教材,涵蓋到生活會用到的基礎文法句型和單字。
  2. 學會了基礎文法後,透過「情境」來學「實用的語言」,靈活運用基礎句型和基礎單字。
  3. 找自己有興趣領域的外文書來讀。
我覺得這樣學語言,會學得比較輕鬆也比較有趣,給大家參考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↯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歡迎留言給蝦米子鼓勵唷φ(´e` )♪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