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蝦腦]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文化

台灣人的文化中,沒有特別提及人與人的界線,或是情緒界線,所以大家可能沒有這個概念。
因為沒有這個概念,所以大家很親切、很熱情,也是因為這樣很容易冒犯到人。

人與人之間的界線

其實人與人的相處,是「尊重」

這說法很籠統。

但是只要一個人踩到另一個人的情緒界線,就會出現「問題」。


你不尊重我的想法,所以我生氣

你不尊重我的決定,所以碎念我、想干涉我的事情、控制我的行為

你不尊重我的空間,所以讓我覺得被侵犯

你不尊重我的時間,所以讓我覺得生氣

你不尊重我的付出,所以一直讓我幫你理所當然地做事情,讓我覺得委屈

(至少要說謝謝或送禮物!不過等一下唷,如果是擅自的付出可能是不好的,單方面的為你好是一種強迫,不尊重對方的決定)

補充:實際上的情況可能會是這樣

  • 老師干涉學生的決定:學生不唸書是他自己的決定,他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我認為老師沒有權力打罵學生,你要是真的為別人好,是可以好好講話,告訴學生念書的實質有效意義在哪裡的(前提是你老師要有料,顆顆)。
  • 朋友之間幫忙變成理所當然:台灣人因為人情義氣,所以有「幫一下文化」,變成有大家覺得互相揩油是理所當然的潛文化,建議大家心中要有一把尺,別人幫你的忙,要找機會回禮,至少一定要表示感謝。
  • 情侶干涉彼此的自由:台灣人的談戀愛其實真的有比較黏、管得真的有比較多、距離也真的有比較近,近到我們會覺得情緒丟給對方是理所當然的,但其實這樣不太健康。
    (日本不會這樣呢,我認識的他們很尊重彼此的自由和決定,不過也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外遇,有忠誠性稍低的可能,人心與人心的距離太遠了)
  • 爸媽干涉小孩的行為和決定:看一下日本和歐美外國,其實他們會有更多的溝通和道理,親人之間少了權威後更多的是像朋友,少一點高壓權威和孝順文化的情緒勒索。
從這些範例可以看出,距離遠到距離近的人,彼此干涉和不對等索取,造成的不尊重。

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文化

日本有距離文化。
相較於日本,因為他們用語言區分出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觀念。
所以大家對於人與人的界線很特別注意,特別注意不要踩到別人範圍的界線。
像是:
  • 日文的語言「普通體」和「丁寧體」和「敬語」,區分出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  • 大眾交通不能講手機,耳機也不能開到別人聽得到
  • (其他人下班很雷,沒有義務被你個人製造的聲音轟炸)
  • 他們在公共場合都很小心,「不要給別人造成困擾」的文化
  • 朋友:一點小事情就會大驚小怪一般的互相感謝,,沒有事情是理所當然的
  • 情侶:連情侶都不太會在彼此面前放屁
  • 家庭:有更多的放任(不過放任到後來,容易變成假面夫婦了~)
他們本來就有人與人之間界線的文化,所以情緒勒索的問題跟台灣比起來,確實有比較少。
我在跟他們工作上的往來上,也發現他們有不滿,也會「禮貌直接地說出來」。
精準確切得點出問題。

因為他們基礎教育裡面和語言中根深蒂固這個觀念,所以他們本身就知的什麼是自己份內的事、什麼是別人份內的事情。
別人份內的事情沒做好他們會直接排擠,或是直接說出來,你這樣我很困擾(困ります)。

在我看到的,日本人的情緒勒所就是這一句:「我很困擾(困ります)。」

所以只要出現這一句通常事情已經很嚴中了,需要立刻改善。

小結論

台灣沒有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」這個文化,其實造就了台灣人特有的親切感。
也不是壞事情。

不過如果我們可以更注意一下:「尊重別人的界線」,學會把情緒翻譯成思緒,大家好好把問題點出來,好好溝通,大家都可以生活得更開心。

在台灣,情緒領域的歷史還太短。
台灣也才民國一百多年而已,是小朋友!
以一百多歲的小朋友國家來說,台灣已經很厲害了。
以後會越來越好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↯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,歡迎留言給蝦米子鼓勵唷φ(´e` )♪↯